在B站有人的评论过于真实:
第一遍:什么玩意,再听一遍。
第二遍:哈哈哈笑死我了

慕名来看MV的吃瓜用户,高效转化成了蜜雪冰城的粉丝。目前官方账号的粉丝数16w+,远高于同样入驻B站的喜茶5.3w,奈雪的茶1.7w等。

同时,网友自发创作的版本更是五花八门。古风版、电音版、京剧版、豫剧版、黄梅戏版、日语版、韩语版、苏维埃版、海绵宝宝版、思聪舔狗版……只有你想不到的,没有B站用户脑洞开不到的。

甚至还有十四国二十种语言的合集,八分多钟让你一次听个够!
尽管歌词被改编成了各种版本,但是歌曲旋律却深深地烙印在了脑海里,是喝十碗孟婆汤都忘不了的程度。


当然了,作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,我对这样的“万恶之源”已经习以为常了。搜罗一下大脑中储存的洗脑曲库,一首首魔性的“神曲”奔腾而过。“求求你给我个机会,不要再对爱说无所谓”,“伤不起,真的伤不起”,“亲爱的,你慢慢飞,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”……盛行彩铃的年代,这些经典歌词大人小孩张口就能唱出来。近几年在短视频的推动下,更是出现了许多现象级的洗脑神曲。《一人我饮酒醉》《好想你》《野狼disco》《学猫叫》《你笑起来真好看》《什么是快乐星球》……只要你在网上冲浪,绝对被这些歌曲刷屏过。


而且,尽管引发“耳虫”现象的音乐因人而异,但容易上口、节奏感强的音乐往往更容易让人产生记忆。就像蜜雪冰城的主题曲一样,其实是改编自美国民谣《Oh Susanna》,原作本身就是朗朗上口、容易传播的旋律。但可以想象,如果我们只是听《Oh Susanna》,可能并不会中毒很深,因为对非母语的英文歌词,很多人很难有共鸣。
但蜜雪冰城将歌词改为了“你爱我,我爱你,蜜雪冰城甜蜜蜜”,更加简单通俗,是我们常说的口语,这样就容易上口传唱了。

与此同时,节奏感同样是刺激“耳虫”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。在我们大脑右侧额下有一个专门负责管理音调记忆的大脑皮层区域,这一部分的记忆一旦被触及到,就会不断地在脑内重复。我们之所以会被歌曲洗脑,就是歌曲的音调节奏不断地触发这一部分的大脑皮层,从而强化了记忆。曾有韩国的科研机构对神曲《江南Style》进行过研究,发现它以3.6秒为一个周期将五个音节重复4次,而整首歌中五个音节的核心节奏重复了100次以上,听完整首歌,很难不对整个节奏记忆犹新。而且由于《江南Style》的节拍和人在慢跑半小时后的心率几乎同步,这也正是人感觉最为兴奋的瞬间,所以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地跟着这首歌摇晃身体。


“找工作,直接跟老板谈……”,“想去哪拍,就去哪拍,铂爵旅拍……”当消费者本来对商业广告就抵触、反感,这些无休止重复的单一口号只会加重人们因“耳虫”产生的生理负担,从而产生厌恶情绪,让营销事倍功半。2、调动更多元素触达神经记忆。当单一元素的重复行不通,品牌要做的就是从不同角度触发消费者大脑皮层区域,刺激消费者的记忆点。我们会发现,伴随着许多洗脑神曲传播的,不仅仅是歌词和旋律,还有可能是魔性的表情,魔性的舞蹈……
当有人提到《忐忑》,除了奇奇怪怪的歌词,你是否也会想起龚琳娜同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表情呢?
再比如,当年《江南style》爆红的时候,很多人都喜欢跳“骑马舞”;唱《学猫叫》的时候,人们会不自觉地握住拳头扮成猫咪;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主题曲《无价之姐》在推广时,“摇咿摇咿摇咿摇咿摇咿摇”的魔性洗脑同样离不开姐姐们舞蹈直拍的助攻……

洗脑营销,从来不仅仅是声音在洗脑,而是需要让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参与进来。3、激发用户的UGC创作热情。如今,当视频剪辑技术变得普及,抖音、快手等内容平台让短视频传播更加高效、快速,洗脑营销不再仅仅是品牌的自嗨,而是可以成为全民性的传播狂欢。这就是洗脑营销的第三点秘诀——让用户参与进来。此次蜜雪冰城主题曲的传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当品牌的营销玩法给了用户足够的参与空间和积极性,他们会自发地成为品牌的创作者、传播者,这样的传播效果是裂变式的,爆炸性的,无人可逃的。
可以说,这段时间,无论你是走在街头巷尾,还是打开微博、抖音、快手、B站,都逃不开洗脑的“你爱我,我爱你,蜜雪冰城甜蜜蜜”了。
-END-